OSI 網路七層 TCP/IP網路四層
OSI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) 網路七層 TCP/IP四層
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
表現層Presentation Layer
會談層Session Layer
傳送層Transport Layer 傳送層Transport Layer
網路層Network Layer 網路層Internet Layer
資料鏈結層Data Link Layer 鏈結層Link Layer
實體層
各層協定
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
應用程式之間實際溝通的協定,大部分傳輸層建立在TCP之上HTTP/WebSocket/FTP/SMTP/POP3/SSH/NFS/DNS/DHCP/IMAP
telnet/
傳送層Transport Layer
實際資料傳輸的協定TCP(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)
HTTP/FTP/SMTP/SSH/telnet/WebSocket
TCP會把TCP 會在傳輸層對將上層送來的過大訊息分割成多個分段(TCP segments)
UDP(User Datagram Protocol)
DNS/DHCP/某些影音串流
UDP 訊息過大時(整體封包長度超過 MTU),
會由 host 或 router 在 IP 層對封包進行分割,
將一個 IP packet 分割成多個 IP fragments,
接收端的系統需要做 IP 封包的重組,將多個 fragments 重組合併為原本的 IP 封包,
同時也會增加封包遺失的機率。
只要其中一個 IP fragment 遺失了,
接收端就會無法順利重組 IP 封包,因而造成封包的遺失。
安全做法是封包大小不能超過MTU。
PPTP(翻牆)
網路層Internet Layer
定義實體介面卡的邏輯位置(IP),及定義資料封包如何繞送的規則。IP
ICMP:基於IP之上
常用工具ping:向目標主機傳出一個ICMP echo@要求封包,並等待接收echo回應封包。
常用工具trace:
鏈結層Link Layer
網路實際硬體、各種線材、機器LAN/WAN/ARP/RJ-45乙太網路線/光纖/VDSL
各層資料
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
傳送層Transport Layer
資料進入傳送層,會包上傳送層表頭,此時稱為segment(資料段)網路層Internet Layer
資料段進入網路層,包入表頭後稱為packet(封包)鏈結層Link Layer
packet進入鏈結層處理之後,會將封包前後分別加入表頭以及表尾,整個稱之為訊框(frame)鏈結層也是唯一的一層,同時在資料的前後加入資訊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